SDK(Software Development Kit),即“软件工具开发包”,是由第三方服务商向移动应用程序(APP)开发者所提供的工具包,可以帮助移动应用程序(APP)高效率、低成本地实现广告、社交、支付、地图等功能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DK具体是什么,但它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到了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2018年12月,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高达8.17亿;2018年工信部数据统计,我国市场上可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总量达449万款;而根据2019年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报告显示,平均每款APP使用的SDK数量达19.3个。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第三方SDK如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被广泛应用。不过大量广泛的应用,也逐渐暴露了第三方SDK所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。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,“隐蔽”收集个人信息,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数据安全隐患。
自2015年以来第一起因第三方广告SDK被发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,导致使用该SDK的APP均被某应用商店下架,至今,已发生多起因第三方SDK收集个人信息引发的安全事件,针对第三方SDK的合规性问题也已纳入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。
2019年2月1日,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《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(草案)》中明确提到:“涉及第三方嵌入或接入的自动化工具(如代码、脚本、接口、算法模型、软件开发工具包、小程序等)的,宜开展技术检测确保其个人信息收集、使用行为符合约定要求,并对第三方嵌入或接入的自动化工具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审计,发现超出约定行为的及时切断接入”。
2019年5月28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第三十条专门规定:“网络运营者对接入其平台的第三方应用,应明确数据安全要求和责任,督促监督第三方应用运营者加强数据安全管理。第三方应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对用户造成损失的,网络运营者应当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,除非网络运营者能够证明无过错”。
但上述法律法规等仍在完善阶段,比如对于第三方SDK的安全评估标准、所负义务以及触及红线后的惩罚均处于空白状态。因此也造成了现状,明明是第三方SDK的自身安全漏洞或者“隐蔽”收集个人信息数据问题造成的安全事件,最终买单的却是广大用户或者APP开发者。